(2016年3月26日,杭州)今天,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與國內頂尖皮科專家在杭州共同啟動“要真情不要真菌——關愛家人”暨2016年“中國護足護膚周”疾病教育系列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甲真菌病、手足癬等淺部真菌疾病的正確認知,強調專業診治并呼吁患者堅持規范治療,從而減輕疾病對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的負擔,幫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淺部真菌病是真菌侵犯皮膚、毛發、甲板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1 ,包括甲真菌病、手足癬、體股癬、頭癬等。在我國,淺部真菌病的發病率較高,比如足癬,俗稱“腳氣”,南方地區的患病率高達50%~60%2 。淺部真菌病導致患者皮膚和指甲的外觀被破壞,并引起疼痛、瘙癢等癥狀,給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并使患者在工作與社交中感到自卑與尷尬。值得注意的是,淺部真菌病具有傳染性,致病菌不僅會引起患者自身其他部位感染,而且可能通過共用毛巾、拖鞋等物品傳染給家人,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如果患者進入游泳池、浴室等地點,還可能對社會人群造成感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皮膚科主任鄭捷教授表示,“真菌感染在正常人群中有較高的發病率,約50%左右,在糖尿病和腫瘤患者這類特殊人群中甚至會高達80%以上。同時,真菌感染是造成糖尿病和腫瘤患者的系統感染、哮喘、濕疹、過敏性鼻炎等疾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而控制真菌后,這些疾病就會迅速緩解?!?/p>
淺部真菌病的病程進展緩慢,不易徹底治愈并且經常反復發作。數據顯示,我國足癬的復發率高達50%-80%3,有約84%的手足癬患者每年發作兩次以上4。然而,公眾對淺部真菌病存在很大的治療誤區,導致患者的就診率低并且依從性差。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溫海教授指出,“甲真菌病俗稱灰指(趾)甲,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非常高,然而很多老年患者認為指(趾)甲失去光澤、變色、變硬是身體衰老的現象,無需專門到醫院接受治療,甚至盲目選擇或偏聽偏信街邊小廣告、修腳店和美甲店。調查顯示,我國足癬患者大多數自行購買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僅有不足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治療前到醫院進行確診,并且患者往往在癥狀消失后就自行減藥、停藥,沒有堅持全療程治療。這些治療誤區都會導致患者的病情延誤或加重、治療無效甚至復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患者的治療積極性?!?/p>
因此,無論從自身出發還是關愛家人的角度,公眾、患者及其家人都應該重視淺部真菌病,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嚴格遵照醫囑并堅持足療程的規律治療。由于引起淺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并非同一種真菌,所以醫生需要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才能給予準確診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李若瑜教授強調,“淺部真菌病的治療方式較多,包括局部外用藥物治療、系統口服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在臨床上,淺部真菌病不同分期和類型的治療方案也有較大差異,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病史、藥物相互作用等因素進行評估后,再給予患者個體化、規范化治療。多年來,皮膚科領域專家和醫生都在積極提高公眾對皮膚健康的關注。在此,我們呼吁更多皮科醫生開展大眾疾病科普教育,同時提升皮膚科診療水平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推動醫患雙方共同強化規范化治療的觀念,幫助患者認識到選擇專業診治并堅持規范療程是淺部真菌病治療成功的關鍵?!?/p>
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普藥事業部負責人邊欣女士表示:“我們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淺部真菌病的疾病宣傳與規范診療。此次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淺部真菌病的認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我們的信條和關愛精神的指引下,我們將繼續通過創新與合作支持疾病宣傳活動,并為中國患者不斷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而不懈努力?!?/p>
今年,“要真情不要真菌——關愛家人”暨2016年“中國護足護膚周”疾病教育系列活動將覆蓋全國多個省市,通過號召醫院及皮科醫生開展疾病知識講座、建立疾病教育專題網頁、推廣疾病教育視頻等一系列活動,幫助患者及其家人遠離真菌困擾、營造健康未來。
參考文獻:
- 賈杰.現代真菌病學.鄭州大學出版社.2001:10.
- 中國真菌學雜志.2006;(3):174-6
- 中國真菌學雜志 2006;(3):174-6
- 中國真菌學雜志.2007.2(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