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吁推動嚴重精神障礙治療方案升級及推廣社區管理治療模式經驗—基于社區的長效治療方案有望幫助患者融入社會

2017/09/25

2017年9月24日,北京——今天,在201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10月10日)來臨前夕,由白求恩公益基金會發起、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支持的“尚善精神-白求恩?全國精神衛生高峰會”在京舉行。來自全國近百位精神??漆t院院長、醫學專家、政府官員和政策研究者齊聚一堂,共同商討新醫改背景下精神疾病治療與管理的創新發展路徑。

精神衛生問題既是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也是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人類健康及經濟社會發展最為突出的挑戰之一。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出席全國精神衛生高峰會的院長和專家們圍繞該領域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并就主要議題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包括聯動醫院和社區的力量以推進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和康復,以及充分利用創新治療方案的優勢減少疾病復發、幫助患者恢復社會功能等。

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執行秘書長田曉犁女士表示:“提升現有的精神衛生服務水平,滿足患者的臨床需求,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的需求,已成為當務之急。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與軀體疾病患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很難堅持主動服藥。因此,建立便利的社區創新治療模式對于疾病的治療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p>

國家衛生計生委于2015年發布的《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中指出,我國未來需積極推行“病重治療在醫院、康復管理在社區”的服務模式,鼓勵引導社會資源提供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1] 。

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馬弘教授表示:“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遷延性精神障礙。高復發是精神分裂癥治療的主要難題和挑戰,服藥依從性低是復發的主要原因。接受全病程、系統性的治療至關重要。目前我國醫院社區一體化精神衛生服務體系通過十多年的建設已經覆蓋全國,但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社區康復體系正在建立中,‘重院內治療、輕社區治療’的態勢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針對這一問題,包括長效針劑在內的方便社區使用治療藥物,以及醫療機構對社區治療的主動指導,有望保持出院患者的療效,減少復發,進而回歸社會?!?/p>


(馬弘教授解讀我國目前精神疾病治療狀況)

目前的口服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方案依從性普遍不佳。研究表明,中國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一年的復發率約為40%[2] 。首次發作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五年內的復發率超過80%[3] 。中斷藥物治療是復發的重要原因,停藥患者一年內的復發率高達77% [4],堅持服藥的患者一年內復發率為3%[5] 。在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方面長效抗精神病針劑具有重要作用 [6]。長效抗精神病針劑與口服藥物相比具有多重優勢,包括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避免反復提醒患者用藥、更容易安全的實現較低有效劑量原則、避免胃腸吸收等問題、不存在肝臟首過代謝效應、降低意外或故意的過量服藥風險等[7] 。目前,每月注射一次的長效抗精神病治療藥物已被納入2017版《國家醫保目錄》,自2017年9月1日起全國大部分省市開始執行,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精神分裂癥的全程治療和康復模式,主要指要為精神分裂癥患者提供一個連續的、全面的醫療服務;服務場所不僅僅是在醫院,還包括社區。只有社區服務不斷發展完善,社區康復與醫院治療有效地銜接起來,才能真正地實現連續的、全面的服務[8] 。近年來,我國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區康復模式探索中已取得了較大進步,北京、武漢、上海和杭州等地已開始積極嘗試社區康復模式,并已出現了令人欣喜的成績。

據統計,全球約有4.5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或行為障礙[9] ,其中,約2100萬人患有精神分裂癥 [10]。截至2016年底,全國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540萬例,管理率達88.7%。其中,精神分裂癥患者數約占在冊患者總數的3/4[11] 。由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亞太地區精神衛生綜合評價指數研究報告》估計,在2012年到2030年期間,精神疾病將導致中國的經濟增長縮水超過9萬億美元[12] 。公眾對精神疾病認知有限,患者面臨來自于社會中的歧視或偏見,這給患者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

與會專家呼吁進一步提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化治療水平,提高疾病的治療率,配合使用長效治療方案,改善患者的依從性,從而降低復發率,降低疾病負擔,幫助患者適應和回歸社會,減少因病導致暴力極端事件的風險。
?

(專家就推動嚴重精神障礙治療方案升級及推廣社區管理治療模式經驗展開深入討論)

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總裁Asgar Rangoonwala表示:“精神衛生領域是西安楊森一直致力發展推進的重要醫藥健康領域。我們始終以精神衛生事業的壯大為己任,在藥物研發上推陳出新,為中國精神疾病患者帶來了康復的希望,為提升精神科醫生的規范化診療水平提供持續的支持。此外,我們還在提高公眾疾病認知方面做出了很多嘗試?!?/p>

Rangoonwala補充道:“展望未來,我們將與多方合作伙伴攜手,積極響應醫改號召,著力確保創新藥物更加便捷、高效地服務醫院和患者,不斷探索精神疾病管理模式,以及建設合理有效的患者服務支持體系?!?/p>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解讀,http://www.nhfpc.gov.cn/jkj/s5889/201506/3a7c434a07bf437f8882ca83f5b225fa.shtml
[2] 《抗精神病藥物依從性及精神分裂癥復發情況調查研究報告》宓為峰等,《中華精神科雜志》2012年2月第45卷第1期
[3] 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精神分裂癥防治指南第二版》2015
[4] Zipursky, et al. Schizophrenia Research. 152 (2014) 408-414
[5] Zipursky, et al. Schizophrenia Research. 152 (2014) 408-414
[6] Hasan A, et al. World J Biol Psychiatry. 2013;14(1): 2-44
[7] Hasan A, et al. World J Biol Psychiatry. 2013;14(1): 2-44
[8] 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精神分裂癥防治指南第二版》2015
[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vesting in mental health. Geneva, Switzerland: WHO Press; 2003.
http://www.who. int/ mentalhealth/media/investing_mnh.pdf. Accessed September 2017
[1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chizophrenia. Fact sheet No397. April 2016.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97/en/ Accessed September 2017.
[11] 國家衛生計生委,2017年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進展情況http://www.nhfpc.gov.cn/zhuz/xwfb/201704/20cf8768e05445a387a1c4bf1be9ec6d.shtml Accessed September2017。
[12]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Mental Health and 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