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疾病簡介
發病原因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是臨床常見類型。1 型糖尿病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其顯著的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特征是胰島B 細胞數量顯著減少和消失所導致的胰島素分泌顯著下降或缺失。2 型糖尿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亦不明確,其顯著的病理生理學特征為胰島素調控葡萄糖代謝能力的下降( 胰島素抵抗) 伴隨胰島B 細胞功能缺陷所導致的胰島素分泌減少(或相對減少)。特殊類型糖尿病是病因學相對明確的糖尿病,如胰島B細胞功能遺傳性缺陷、胰島素作用遺傳性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內分泌疾病、藥物或化學品所致的糖尿病等。妊娠期糖尿病是在妊娠期間被診斷的糖尿病或糖調節異常,不包括已經被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妊娠時的高血糖狀態。1,2
臨床表現
疾病治療
生活方式干預是2型糖尿病的基礎治療措施,應貫穿于糖尿病治療的始終。如果單純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達標,應開始單藥治療,2型糖尿病藥物治療的首選是二甲雙胍。若無禁忌證,二甲雙胍應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療方案中。不適合二甲雙胍治療者可選擇α-糖苷酶抑制劑或胰島素促泌劑。如單獨使用二甲雙胍治療而血糖仍未達標,則可進行二聯治療,加用胰島素促泌劑、α-糖苷酶抑制劑、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TZDs)、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胰島素或胰高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上述不同機制的降糖藥物可以三種藥物聯合使用。如三聯治療控制血糖仍不達標,則應將治療方案調整為多次胰島素治療( 基礎胰島素加餐時胰島素或每日多次預混胰島素)。采用多次胰島素治療時應停用胰島素促分泌劑。2
1.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2.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8,38(04):292-344.
3.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08):2-42.